摘要: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具有发表个人言论的话语权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具有发表个人言论的话语权。加上网络环境缺乏统一且有力的标准体系和监督体系,导致真假新闻鱼龙混杂,网络谣言四起。


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

“传播渠道”的影响


首先 ,微信、微博已成为谣言主要发生地 ,网络舆情进一步向移动舆论场转移。其次 ,论坛、贴吧谣言依旧活跃 ,以“知乎”“贴吧”“豆瓣”等为主的自媒体平台仍然影响舆情走向。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热点事件产生的源头 ,使信息传播更具圈层化、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中心话语权被进一步消解 ,官方与民间共享整个话语表达平台,金字塔结构的话语模式被打破 。

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

“传播内容”的影响


网络谣言能够引发情感共鸣 ,迅速集结民意 ,转化为强大的网络舆情攻势。网络谣言总是围绕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展开 ,关乎社会安全 ,日常生活类的网络谣言数量最多。另一方面 ,夹杂民意裹挟的网络谣言极易调动网民情绪 ,引起共鸣 ,汇集民意 ,引发线上负面舆情 ,甚至是线下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契合性使得人们更愿意站在统一战线 ,把网络谣言作为一种工具 ,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宣泄不满 ,提出诉求 ,形成具有一定发展态势的网络舆情和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 ,迫使事件相关责任人出面解决。


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

“传播主体”的影响


在互联网传授主体可互动的双向传播模式下 ,网民对网络谣言的态度可以反映出网民的媒介素养、科学素养、心理素养等素质水平 。网络谣言主体素养的转变势必会对网络舆情传播主体产生影响。从网民对网络谣言的态度来看 ,网民较之前更具理性 ,媒介素养有所提升 ,有一定警惕性和辨别力 ,这有利于网络舆情的正向发展 ,能够促进网络舆情环境的优化。面对谣言热点事件 ,网民态度由 “一边倒”式的批判、恐慌、谩骂、抱怨转变为观望、待求证、调侃等更充满正能量的态度 ,而且能够理性参与其中并主动辟谣、抵制传谣。另一方面 ,在面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网络谣言时仍存在较强的非理性和情绪化特征。网民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仍需进一步提高。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专业人员第一时间与您沟通